Google

Wednesday

太空爭奪戰

太空熱越燒越旺

民間投入分杯羹


2003年至2005年,“哥倫比亞”號事件事發迄今,各國載人上太空的活動鮮少聽到,不過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、彗星研究等,一刻都沒有停下腳步,兼且取得突破性的進展。
自哥倫比亞號失事以來,國際太空站的裝備、人員補給,都由俄羅斯一方獨力支撐,駐守在太空站的人數從原本的3人減至2人,科學實驗的也相對的減少。
雖是如此,太空熱卻沒有因該事件而冷卻,反而是越燒越旺,民間的航空公司都朝太空旅遊發展,讓人們也可以乘搭民用飛船到太空一旅,一了心中到太空一遊的夢想。
美國私人公司研發太空船,安排人們進行太空旅遊,也因為人們的好奇心,它的商業利益非常的可觀。


美國億萬富翁丹尼斯在2001年 5月 6日,花了2000萬美元(約7600萬令吉),圓了他遨遊太空的夢,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太空旅遊者,打開了人類史上的紀錄。一年后,南非富翁馬克也依樣畫葫蘆,同樣花了2000萬美元,在太空度過10天,成為第二個太空旅客。
花2000萬美元買一張太空旅票,丹尼斯認為,自己為所有人類打開一道飛往太空的大門,就如當年乘坐飛機是一種奢侈的行為,有了許多富賈的支持才漸漸的普及開來。
丹尼斯接著說:“有許多人和我一樣,做著相同上太空的夢,依我的經商經驗,太空旅遊將是一個很好的產業。”


說是輕鬆,但是付2000萬美元遊一次太空,誰真的願意出?更貼切的說,是誰可以付得起?
2004年,全球首架民間太空飛船“太空船一號”順利送人上太空,打破各國政府獨占太空飛行的地位。


這一架完全由私人資金建造的載人太空飛船的成功,在全世界引起轟動,讓人們上太空的欲望更加的熾熱。


除此之外,英國維京集團宣布,他們將在2007年前開辟世界上首條商業太空航線,把航空愛好者送到太空。


據知,維京集團已經和美國公司簽署協議,投資6000萬英鎊(約 4億令吉),開發一條名為“維京銀河”的商業太空航線,而該美國公司將為維京集團生產5架載人飛船。
維京集團計劃,在未來 5年內把3000名顧客送入太空,每名顧客在太空旅行之前,必須接受為期3天的培訓,費用約12萬英鎊(約80萬令吉)。


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理學教授瑞尼表示,推銷太空旅行的業者,鮮少會把顧客的身心健康列入條件之一,畢竟業者都是向錢看齊。


與此同時,歐洲太空總署人員克雷佛尹說:“雖然實現人們上太空的夢想非常重要,但必須謹慎的挑選,同時必須嚴格遵守飛行條規。

No comments: